对于某些地面情况比较复杂,人工无法到达的地方,可以通过直升机开展救援服务,同时,大家要明白直升机开展救援也不一定是安全的,其实直升机在开展救援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,对于环境有一定的要求。
一,直升机飞行和降落需要的客观条件
1.环境确实影响直升机使用
2.航电设备也只能有限应对恶劣天气
3.直升机最后降落也是有必须的要求
直升机最后的落地也有讲究,一般要求起降场地尺寸不小于2×1.5倍旋翼直径,坡度不能超过7°,沿盛行风向能确定清晰的进场线,着陆点中心15°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。在山顶或峡谷起降时,起飞方向至少要比周围地形高300米,到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500米。
二,国外直升机如何进行灾区救援
1.救灾飞机出动效率比数量更重要
2004年日本新潟地震发生半个多小时后,自卫队的飞机就相继飞往灾区,可调用的飞机达180架。2006年美国洛杉矶地震后十余分钟就有媒体直升机直播灾情。德国保证国内救援直升机15分钟到达事故现场,英国交通部最近则将全国直升机搜救服务外包给一家民营企业,不再依靠海空军,部署在10个地点的22架直升机抵达现场平均时间将从23分钟降至19分钟。
2.训练确会带来艺高人胆大的效果
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国外参照是经验。上述直升机着陆最低条件当然事关安全,但对在战场和救灾中都必须深入虎穴的直升机,超气象条件的冒险是常有的,要兼顾安全,只能靠飞行员的胆量和技艺。在阿拉斯加、在挪威、在阿富汗、在安弟斯山脉,美、英军的直升机经常在山区采用单轮悬停着陆的特技,靠的并非玩命,而是训练和经验。
人类之所以发明直升机,就是为了在原来不可能的条件下飞行,因而它不是四平八稳的老爷车,为了特种飞行,很多技术早已是成熟做法,比如机外吊运(包括放下担架吊运伤员)。
3.技术发展让直升机受自然影响渐小
4.精确空投技术会让救灾根本改观
5.组织协调和救灾经验问题不能忽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