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常看上市企业的财报,就会发现很多不为公众关注,却很有意思的生意,比如飞机租赁企业。统计数据显示,全球航空企业的飞机,有42%是租赁来的。所以,买下飞机租赁给航空企业当包租婆”,其实是一门大生意。连李嘉诚也在2014年通过收购,介入了这门只有少数资金实力雄厚的“豪门”才能参与的生意。
随着布伦特原油价格从2012年的124美金/桶跌到2016年初的30美金/桶,全球航运业在过去两年迎来了复苏。美国几大航空企业近一年来的最高涨幅超过50%。中国国航今年以来也上涨了30%。
沿着航空产业链往上看,全球最大飞机制造商,其股价年初以来已上涨超过50%,成为道指表现最佳的成分股。
飞机租赁行业作为航空产业链的一环,其盈利情况也受益匪浅。中资背景的飞机租赁企业,其营收在近两年都录得了超过10%的增长。
尽管如此,飞机租赁企业的股价却没有随着整个产业链得到同步上升,尤其是背景的飞机租赁企业:与一年前股价相比,中国飞机租赁(1848.HK)下跌了10.8%、中银航空租赁(2588.HK)仅上涨了7%。
目前,全球行业的飞机租赁企业获得的估值情况相差不大,飞机租赁企业的PB在1倍左右,中小型的飞机租赁企业因其成长性获得的PB大概在1.5倍左右。
也许,由于飞机租赁企业的金融属性,令资本市场对其估值更偏向于保守。那么,飞机租赁这个不太受资本市场关注,有些“冷门”的生意,到底是如何赚钱的?究竟有没有前途呢?
规模不断扩大 营收净利双增长目前在港上市的两家飞机租赁企业都公布了2017年中期业绩,营收和净利润都获得双增长。
飞机租赁企业,以融资租赁为主,2017年上半年总营收12.58亿港元,同比增长22.5%;期内溢利为2.49亿港元,同比增长3.6%。其总营收从2012年的4.48亿港元增长到2016年的24.48亿港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53%。